您所在的位置:雕琢時光 > 茶文化

茶葉中的蛋白質與茶葉品質的關系

來源:雕琢時光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30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450

茶鮮葉中蛋白質的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%左右。它對保持茶湯清亮和茶湯膠體溶液的穩(wěn)定性起著重要作用。茶葉經沖泡進入茶湯的蛋白質很少,只占茶葉蛋白質總量的2%左右,一方面是由于茶葉中蛋白質絕大多數(shù)是非水溶性的,另一方面在制茶中由于蛋白質的變性凝固,也使其水溶性降低。雖然茶葉中水溶性蛋白質的含量很少,但卻與茶湯的品質有關,對增進茶湯滋味和茶湯的營養(yǎng)價值有一定作用。

在茶樹的生長周期內,隨著茶樹新稍的生長,蛋白質的含量是逐漸降低的,茶葉越嫩,蛋白質含量越高,葉片越老含量越低,蛋白質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茶葉老嫩的指標之一。茶樹新稍芽葉中蛋白質含量,首先與茶樹品種有關,一般情況下大葉種茶葉蛋白質的含量比小葉種的含量少。一年之中氣侯的不同,也影響著茶葉中蛋白質的含量,隨著季節(jié)的推移,茶樹新稍等葉組織越來越老,其蛋白質含量也越來越低,春茶含量最高,夏茶次之,秋茶最低。另外,茶樹生長的環(huán)境條件、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土壤條件等對新稍茶葉蛋白質的含量也起著重要作用。一般說來,天氣潮濕,雨量較大,地勢低下,濕度較大之處,蛋白質的含量也會較多。高溫一般能提高茶葉中非氮物質的含量,因而降低蛋白質的含量。強光和長時間的光照都能使茶葉中蛋白質含量降低。土壤中含氮養(yǎng)分的多少也直接影響著茶葉蛋白質含量的高低。

鑒于各項因子與茶葉中蛋白質含量的密切關系,為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,在生產上采取各項技術措施,改善茶樹氮代謝的狀況,提高蛋白質及其含氮有機物的含量,保證蛋白質的形成和轉化,特別對發(fā)揮茶樹頂端生長優(yōu)勢和促進茶樹體的新陳代謝是極其有效的。蛋白質代謝能順利進行的茶樹,新陳代謝作用亦旺盛,對提高茶園產量和茶葉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
本文來自大風號,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。

其他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