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雕琢時光 > 茶文化

茶葉上的那些“毛毛”,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
來源:雕琢時光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30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474

喝茶時多留意的話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一個現(xiàn)象:同樣都是干茶,有些茶毫毛顯著,看上去都是一團毫毛,而有些茶卻少有。這些毫毛是怎么一回事?有什么作用?....今天就和茶友們聊一下毫毛的那些事兒

△一芽一葉的碧螺春與安吉白茶

|?這些毫毛是什么

茶葉上的“絨毛”其實是茶樹嫩芽葉背后的茸毛,在經(jīng)過加工干燥之后自然呈現(xiàn)的,通常稱為茶毫、茶毛。因

絨毛是茶樹芽葉的主要性狀

,可以說茶樹的嫩芽葉都會有茸毛的存在。

|?這些茶毫對于茶有什么作用?

茶樹本身是一種植物,從它的生物結構上看,這些茶毫的根部有大量的腺細胞,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質、氨基酸等品質成分,能提升

茶湯的滋味和香氣

,這種茸毛多的幼嫩芽葉,茶葉通常具有毫香、嫩香的特點;加上茸毛的分布與嫩度有關,嫩度越高,毫毛密度越大,茸毛分布

以芽最多,嫩葉其次

。

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一些茶葉的審評中,

毫毛是評定茶葉品質優(yōu)劣的重要指標之一,細心的茶友在挑選茶時往往也是會注意這一點

。

|?茶毫雖可反映茶的品質特征,但并不具有普適性

有時候會發(fā)現(xiàn),因了解的信息不夠全面,一些消費者過度關注茶毫的多少,把它作為衡量等級的標準,其實

一款茶的茶毫表現(xiàn)不僅與其嫩度有關,還與茶樹品種、工藝有關。

有些茶樹品種本身芽葉茸毛就很密集

,比如我們熟悉的福鼎大白茶、福鼎大毫茶等等,這兩個品種最大的特點是茶樹的葉片和茶芽上的茸毛多,厚密且粗壯。

相比菜茶等其他品種,以毫多的茶樹品種制成的福鼎白茶,在最后的成茶品相上已經(jīng)具有“先天優(yōu)勢”了。

而除了茶樹品種,在茶葉加工過程中也會影響毫毛的呈現(xiàn),具體是根據(jù)不同茶的需要來調(diào)整。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白茶,因其制作工藝“不揉不炒”,茶毫得以完整保留下來了,所以可以明顯的看到白茶中白毫銀針、白牡丹的白毫顯露。

對于一些卷曲型的名優(yōu)綠茶,茶葉的外形講究顯毫

,就會有一個

做型提毫

的工序,以使成茶富含茶毫比如都勻毛尖、徑山茶、碧螺春等,通常這類茶沖泡出來,茶湯中也會有很多明顯的毫毛。但對于一些扁平形、針形茶,因其加工制作工藝有所不同,成茶的茶毫就比較少。

在了解茶樹茶樹品種、工藝,都可以影響茶毫的狀況之后,才能更加客觀的看待“茶毫”。

很快一大波嫩芽茶就要上新了,茶友們不妨多觀察一下這些茶葉的外形,為大腦多儲備一些知識~

目前已經(jīng)更新至第三期《綠茶的名稱》

其他知識